终极裁判登场!SSCI正在重洗全球验厂牌局,BSCI、Sedex纷纷入场“应试”
更新时间:2025-09-27
引言:规则的规则,谁来制定?
在全球供应链的责任审计领域,BSCI、Sedex等标准长期居于“规则制定者”的顶端,它们审视着无数工厂,却鲜有被审视的时刻。尽管有APSCA(专业社会责任审核协会)对审核员资质进行规范,但它始终未能触及一个根本性问题:这些审核标准本身,是否足够权威、公正与全面?
这个巨大的权力与监督真空,直到SSCI(可持续供应链倡议)的出现,才被真正打破。它并非另一个竞争者,而是立志成为 “标准的标准” ,终极的裁判员。
一、 市场痛点:品牌商的“选择困难症”催生新巨头
想象一下,作为Lidl、沃尔玛等国际品牌的采购负责人,你会同时面对BSCI、Sedex、WRAP等几十种审核标准的推销。每个标准都自称行业标杆,但差异何在?孰优孰劣?
品牌商的困惑是实实在在的:
“我该相信谁?”
“哪个标准最能代表我的合规要求?”
“如何避免重复审核,提高效率?”
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“选择困难症”,为SSCI的诞生提供了完美的土壤。它的使命异常清晰:不是来与现有标准抢饭碗,而是为它们建立一套公认的“资格认证”体系。
二、 SSCI是谁?强大的行业背书奠定其权威基石
SSCI绝非凭空出世的小型组织。它的推动者是消费品论坛(The Consumer Goods Forum, CGF)——一个总部位于法国、汇聚了全球400多家零售与消费品巨头的顶级行业组织,其成员包括联合利华、可口可乐、Lidl等。
这意味着,SSCI从诞生之初就带着全球主流买家的集体意志。它拥有足够的权威和影响力,去对现有的验厂标准进行“资格评审”。
三、 核心机制:SSCI如何“审核”BSCI和Sedex?
SSCI的工作机制,巧妙地将熟悉的验厂流程应用到了标准制定者自己身上:
自我评估: BSCI或Sedex等标准方首先需按照SSCI的严格要求提交详尽的“自查报告”。
专家审核: 由独立专家团队对标准进行逐条对标审查,确保其符合国际共识与最佳实践。
现场核查: SSCI会派出团队对标准方的办公室进行访查,验证其管理制度是否落地,而非纸上谈兵。
公众咨询: 将评估结果公开征求意见,引入外部监督,确保透明度。
认可授证: 通过全部流程的标准,将获得SSCI的“认可”,进入其官方“白名单”。
这相当于为验厂标准界建立了一个“米其林指南”或“山姆会员店”,只筛选和推荐最靠谱的选择。
四、 现状与影响:大佬们已纷纷“入场应试”
SSCI的能量已经显现,主流标准纷纷放下身段,主动“报考”:
amfori BSCI: 作为服务超2400家企业的行业巨头,BSCI已于2024年提交申请。但即便地位尊崇,其“通关”之路也并不轻松,历时一年有余,目前5大步骤仅完成前2步。
Sedex(SMETA): 这家同样极具影响力的标准,也于2025年8月正式启动了SSCI的评审流程。
这场“大考”意味着,未来品牌商选择SSCI“白名单”上的标准,将更具公信力和效率。供应链合规正从“多标准混杂”走向“权威认证下的互认”。
五、 答疑与前瞻:SSCI并非终点,而是新竞争的起点
Q:工厂能说自己通过SSCI吗?
A:绝不能。SSCI认可的是标准(如BSCI),而非工厂。工厂通过的依然是BSCI或Sedex的审核,只是这些标准本身拥有了SSCI这张“优质认证标签”。
Q:SSCI会取代BSCI/Sedex吗?
A:不会。它的角色是裁判,而非运动员。BSCI和Sedex将继续存在,但它们必须在SSCI设定的框架内证明自己的卓越性。
👉 行业终极思考:
当未来某天,主流标准悉数通过SSCI认证,大家重新站上同一起跑线时,品牌商又将如何抉择?届时,竞争的重点是否会从“是否合规”转向“用户体验、数据洞察、服务效率”等更深层次的维度?
SSCI的出现,看似终结了旧时代的混乱,实则开启了一个更高质量、更透明的新竞争时代。而原本最有希望整合这一格局的APSCA,因其局限于审核技术层面,未能触及标准本身,或许已在这场行业变革中“悄然掉队”。
上一篇:沃尔玛强制夜班验厂新政来袭,2025年11月1日生效!
下一篇:没有了!